| | | |
发表时间:2025-02-28 16:01 来源: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:周 亚

  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场里,600名中小学生代表以“小哪吒”装扮亮相公益看台,将文明课堂搬进热血赛场;在“文明兴蓉”小程序上,广大市民正在“文明银行”用积分兑换礼品。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,正编织一张城市文明的经纬网,闪烁着成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智慧——用精准的“文明之火”,点燃不同群体的参与热情。

  球场里的文明小课堂,精准挖掘未成年人的兴趣密码。当开学季遇上中超揭幕赛,“爱运动·开学季”公益看台专场活动应运而生。凤凰山体育场的看台变身舞台,同学们用稚嫩而嘹亮的歌声与朗诵声,为热血赛事注入文明温度。而体育场也为众学子上了一堂“参与式”文明教育课——赛事播报中回响的文明倡议、赛后自觉捡垃圾打扫“战场”的球迷、球场外火热进行的“文明观赛”主题活动……成都抓住赛事热点,以学生群体的兴趣为导向,利用体育场馆等平台,将文明教育融入体育赛事,让文明之风在青春的赛场上蔚然成风。

  市井中的文明经济学,重构市民与文明建设的关系链。相对于未成年人的“兴趣主义”,要吸引“实用型”成年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,还要靠融入生活的“烟火主义”。日前,由成都市文明办打造的“文明银行”全面上新,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获取积分,积累一定数量积分即可兑换养生壶、菜籽油、纯牛奶、洗衣液等文明好礼,从而激励市民更加积极地践行文明行为。这种"文明可量化"的机制,巧妙地将市井生活的柴米油盐转化为文明建设的动力源,既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感,也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节节攀升。

  文明课堂培育时代新风,文明银行储蓄文明力量,这都是因人制宜、“量体裁衣”式文明培育的生动展现。近年来,成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升级迭代,摒弃了"大水漫灌"的传统宣传模式,转向精准的"滴灌式"文明培育。从融合成都茶文化的“文明茶馆大家谈”,到环城生态区构建的15分钟绿道文明实践圈,再到实现了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交相滋养的“菜市书屋”,这一系列举措不断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内生动力,擦亮了市民幸福生活底色,同时也诠释了文明建设不是悬挂的标语口号,而是融入生活的温暖触感,更是针对不同人群、不同场景的情感共振。

  文明步履不停,让我们携手同行,践行文明行为,传递文明力量,共创生活中的“文明课堂”,争当文明银行“活跃储户”,收获“最美红利”,在城市画布上绘就文明新图景。
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