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商务部、文化和旅游部等单位提出,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、线路多样、主题丰富、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。
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日益庞大,不少老人渴望走出家门旅游,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。然而,“上车睡觉、下车拍照”的“特种兵式旅游”与老年人慢节奏、重安全、求舒适的出行需求严重错配。银发列车也应运而生。
银发列车的运营,是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精准回应,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。从硬件设施来看,列车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改造,如设置无障碍通道、配备轮椅等辅助设施,方便老年人上下车;在软件服务方面,提供贴心的服务,从购票、候车到上车、游览,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,让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。在银发列车上,“夕阳红”们不再是受到冷落的群体,这种以老年群体需求为重的旅游专列,既是对“尊老敬老”美德的传承,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。
银发列车的意义远不止于出行便利。它通过“铁路 文旅”模式,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串联,根据各地特色设计出主题丰富的旅游线路,如陕西的汉唐文化主题线路以及东北的黑土地风情主题线路,让老年人在旅行中重温历史、感受自然,实现文化认同与精神共鸣。有的列车上还组织开设了文娱活动和社交空间,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台,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“孤独感”。银发列车的服务,不再只是机械地以满足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为目的,而是真真正正地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,力求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。以“乐”为核心的体验,正是精神文明从物质满足向情感关怀延伸的生动体现。
银发列车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,折射出中国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知升级——从被动“养老”转向主动“助老”,从单一服务转向系统化关怀。例如,长三角铁路在春运期间开设“银发通道”,重庆北站的“马廉服务台”提供全程人工引导……这些举措让“脱网”老人也能便捷地享受相应的出行待遇。这种对老年群体的包容,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尺。
银发列车不仅是一列火车,更是一辆驶向文明高地的时代之车。它承载着对老年群体的温情承诺,也映射着一个社会对生命尊严的集体敬畏。当铁轨延伸之处,皆是老有所乐的风景,这便是精神文明最美的注脚。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