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| |
发表时间:2025-02-24 17:40 来源: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:周 亚

  新学期,新气象,2月13日彭州市万木留香家具博物馆内热闹非凡,在首个“非遗中国年”,践行“我在成都学非遗”,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隆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开展“开学第一课·传承非遗”小小鲁班体验活动,引导小“彭”友传承非遗文化,弘扬工匠精神,树立文化自信,争做时代新人。

  在这个充满阳光与梦想的假期里,小“彭”友在讲解老师及家长志愿者的陪伴下,踏上了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非遗体验活动。

  刚踏入活动现场,就像掉进了一个奇妙的木头童话世界。精美的木雕摆件乖巧地“站”在展台上,每一件都像是在偷偷讲着古老的故事。榫卯结构模型更是厉害,不用一颗钉子,就能稳稳当当地立着,让小“彭”友们忍不住凑近研究。

  在这里,小“彭”友们从古家具展示区到非遗文创展示区,亲眼见证了古人的建筑智慧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。从精雕细琢的屏风到古朴典雅的窗格,从简约实用的木凳到充满艺术气息的座椅,这些家具与装饰不仅展现了木匠的高超技艺,更让孩子们学习了传统木作起源与历史渊源,从中领悟工匠精神,学习优秀传统木作文化。专业讲解员简直是“气氛担当”,妙语连珠,把传统木艺的那些门道、历史,讲得绘声绘色,大家齐唱“送别”,同背《静夜思》,将活动现场氛围推向高潮。

  体验环节更是欢乐不断。孩子们化身为小小木匠,正式踏入木工制作的奇妙世界。在这里,老师首先为孩子们讲解了“鲁班锁”的奥妙与使用技巧,带领孩子们亲手拆解与重组这神奇的木制谜题,体验古代工匠的精妙构思。

  随后,孩子们亲手操刀,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从闻香实木,认识木材、刨子等工具,到创意无限的diy项目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与智慧。木头的细腻打磨、刨花灯的精美成型……每一件作品的诞生,都是对孩子们能力的一次挑战与超越。尤其是当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刨花灯最终成型时,那份成就感与喜悦,难以言表。

  行之所见,拓宽视野;行之所用,扩充知识;行之所感,塑造精神。在半日的活动中,同学们踊跃地探索木艺的秘密,兴奋地在木艺世界中钻研。这是一次非遗文化与思想交融的冒险。未来,小“彭”友中心奇遇记儿童职业体验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,让我们憧憬下一次的相遇。(图文/彭州文明办)

"));
网站地图